日前,韩国教育部表示,为了满足对多样化学习内容日益增长的需求,将从2025年开始在中小学引入人工智能(AI)数字教科书。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从2025年春季开始,韩国小学三、四年级,以及初一和高一的学生将使用国语、数学、英语、信息科技AI教科书,并计划每年扩大应用科目和年级,计划2028年以前,实现全面覆盖。
近日,韩国社会副总理兼教育部长李周浩在《AI数字教科书推进方案》中表示,AI数字教科书将适用2022年修订的教育课程教科书,并阶段性扩大“AI阵营”,计划2026年应用于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二年级的课程,2027年完成初三课程应用。考虑到小学一、二年级年龄尚小,决定不纳入AI教科书的项目中。
2026年计划将AI课程扩大至社会、科学、家庭经济学、科学技术等科目;2027年纳入历史课程;2028年将完成除体育、音乐、美术等实践课程外的AI课程全面落地。AI赋能,为教育发展注入新能量。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韩国教育部表示,AI数字教科书可以实时观测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进行“针对性授课”,AI可以分析学生的接受度、成长度,给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提供基础课程,给予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讨论、论述等深度教学课程。从这次引入AI课程中不难看出韩国对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视,其宗旨是帮助青少年掌握驾驭21世纪所需关键技能,并有平等的机会学习和追求多样化的职业道路。不仅是韩国,全球科技领先的国家中已有不少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编程教育,将信息、通信和技术课程的重心转移到了编程和计算机科学上。
在英国,2014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制5-12岁儿童接受编程教育的国家。英国教育部门把编程列入了每所学校的必修课程,在英国国家教学大纲中规定5-7岁的学生需要通过计算机课程掌握:理解什么是算法、以及算法如何以程序的形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
在美国,根据HackerRank发布的《2017开发者技能报告》结果发现,美国是当前少儿编程教育渗透率最高的国家,达到44.8%。美国在2016年豪掷40亿美元开展编程教育,将编程加入Stem教育体系。
在芬兰,芬兰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最优质的教育之一,早在2015年,芬兰曾尝试对数十个10岁到12岁的儿童,进行以编程为主导的教育课程,由IT公司和科技行业组织举办。2016年8月芬兰全国实施新的《国家核心课程大纲》,首次将编程纳入小学教学大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授编程。
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也于2016年正式将coding引入全国必修课程,学生在10岁时开始学习编程,培养编程思维,12岁左右便可在电脑上进行编程实操。在西班牙的儿童编程教育起步也很早,在2014年就将ICI课程的重心转向了编程和计算机科学。
在俄罗斯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都将编程教育纳入必修课。2009年开始,俄罗斯将编程相关课程引入初等教育,引导孩子们开始学习编程算法、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
近些年我国的编程教育也在奋起直追,在教育部推动和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开展了不少科技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各地学校均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人才高地。
各国如此重视编程教育是因为编程是信息科技发展的基石,而且编程教育能提升孩子综合能力。编程教育能培养孩子不仅是以上的能力,随着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提高,还会涉及到更为复杂的数理知识,学生们需要掌握的知识范围极其之广,但了解了程序背后的数理逻辑便可触类旁通,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在人工智能教育时代,人机交互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重要一环,全面普及少儿编程教育是有必要的,让孩子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了解计算机原理,是未来教育必不可少的。从小建立对于科技的认知,形成人工智能的意识,以便其能够把握时代机会成为新一代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