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作文题出炉!如何给孩子上好第一节“科学课”
2025-06-26 15:56:00/教育

近日,2025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拉开帷幕。而备受关注的语文作文题目新鲜出炉。

题目中可选的有一项内容是:世界是一个科学大课堂,时时学科学,处处用科学。阅读经典作品、参与社会实践、畅游海底遥望星空……我们增长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请以“一堂科学课”为题,写一篇作文。

众所周知,2017年起教育局调整科学课程起始年级为一年级,并将其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型课程,通过明确课程地位、课时要求推动科学教育从低学段起步,强化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权重。

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科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和环境,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在低年龄阶段,孩子的世界是一张白纸,他们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总爱问“为什么”。这个时期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启蒙,更是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奠基。

今年6月起,正式施行的《学前教育法》,明确了学前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亲近自然、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三大实践路径,构建“规律遵循—游戏载体—素质发展”的逻辑闭环,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让幼儿在自然探索与情境体验中全面发展。

而科创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正在成为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黄金钥匙”!

科创教育不是教孩子复杂的公式或编程代码,而是通过生活化的探索和游戏,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感知世界的规律。比如:

科学(Science):观察植物怎么生长,探究水为啥能让东西浮起来,感受四季变化带来的气温、景色、小动物活动这些不一样的地方。

技术(Technology):让孩子接触一些简单的编程玩具,控制机器人动起来。这些活动能让孩子接触到科技工具,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工程(Engineering):积木搭桥、折纸飞机,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就能了解到结构和平衡。他们会思考如何让桥更结实、纸飞机飞得更远,也在无形中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Mathematics):分糖果的时候,孩子能知道数量的多少;用积木比长短、高低,就能学会数学的基础知识。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让孩子觉得数学可有意思了。

这些活动看着简单,却能让孩子在玩的时候,慢慢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科学现象也越来越好奇。

其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差异大,科创教育需要“量身定制”:

3-4岁:启蒙探索,从感知到实践

这阶段的孩子喜欢大自然,对周围的事儿都好奇,喜欢问问题。他们能仔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发现明显的特点;喜欢用各种感官去探索,看看自己动作能有啥结果。

4-5岁:会用工具,能解决问题

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喜欢接触新事物,常常动手触摸物体和材料;可以进行物体间比较,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大胆猜测答案,可以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可以用图画和其他符号记录。

5-6岁:综合应用与创新

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会经常动手找寻问题的答案,有新发现的时候会感到兴奋满足,可以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不同东西的特点或者一个东西前后的变化,还能用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成年人的帮助下,他们能制定简单的计划,可以和别人一起合作。

值得一提的的是,幼儿科创核心能力培养关键在思维。

科学思维: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和提问

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就是要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用眼睛观察周围世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说,看蚂蚁搬家,孩子可以想想蚂蚁为啥搬家、它们如何传递消息,这样孩子也能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数学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

培养数学思维要从具体的东西开始,慢慢让孩子学会抽象思考。比如,玩积木的时候,可以先让孩子数数积木的数量,知道数字的意思;再比较积木的大小、形状,学学几何知识。等孩子长大了,再教他们简单的加减法和逻辑推理。

工程思维:从设计到创造的全过程

工程思维就是让孩子从设计到创造都参与进来。在幼儿园的科创活动里,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简单的工程,像搭积木房子、设计小船。孩子得先设计规划,再选合适的材料搭建,最后测试改进自己的作品。这样孩子就能体会到工程设计的严谨和创造乐趣。

信息素养:安全使用科技工具

在幼儿园,成年人可以带着孩子安全地接触科技工具,比如:平板电脑、编程机器人。孩子可以学着用这些工具完成简单的编程任务,比如:让机器人按指定路线走。

低年龄阶段的科创教育是给孩子埋下一颗探索世界的种子。通过正确的引导,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养成主动思考、敢于创新的品质。这些能力,远比“接触学科知识”更重要。

上一篇:王兴兴给高考生选择专业的建议:主动持续学习,学习当下最前沿的科技领域!

下一篇:暑期临近,学少儿编程让孩子把“兴趣”变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