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强基计划?教育部公布的“英才计划”,学计算机的孩子有机会吗
2025-04-15 17:02:56/教育

英才计划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教育部联合发起的一项人才培养项目,主要面向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力的中学生。该计划自2013年启动,通过科研实践、学术指导等方式,为优秀青少年提供成长平台,并为国家基础学科发展储备后备人才。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英才计划”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同时,我们也将深入了解这些优秀学子们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之路,希望能为更多的孩子提供启示和借鉴!

什么是英才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有关要求,切实促进高校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开发开放,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

“英才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输送后备力量,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官方网址:https://www.ycjh.org.cn/

 

实施范围

 

 

城市

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太原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郑州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云南省昆明市、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兰州市。

 

高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湘潭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

 

试点省份及高校

河北省(河北师范大学)、辽宁省(东北大学)。

 

报名条件

 

 

报名时间:每年10月至11月

报名方式:所在中学推荐(仅《“英才计划”中学参与办法(试行)》中确定的中学可推荐)

 

招收对象: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报导师,并提交相应材料。

 

成绩要求:相应学科成绩排名应在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5%。对参与前置培养且表现优秀的学生,可适当放宽学科成绩排名要求。

 

招生人数:1800 (每位导师原则上招收不超过5名学生)

考核模式:笔试+面试

 

培养周期:英才计划”学生培养周期为一年(1-12 月)。培养周期结束后,学生可报名参加下一年度的培养,导师将给予优先考虑。

 

 

 

“英才计划”vs“强基计划”有何区别

 

 

定位不同

 

 

针对的对象不同

 

 

专业学科不同

 

 

对此,很多家长可能会好奇,我的孩子是否有机会参与“英才计划”?这个计划的报名条件是什么?学校更注重孩子的哪些能力?

 

在此,以上海为例,我们详细讨论一下“英才计划”的具体情况,为家长提供清晰的指导。

 

“英才计划”是如何遴选的?

 

 

当前,“英才计划”主要通过中学推荐来获取报名资格,中学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一/二年级学生参与报名。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则根据学生报名材料和笔试情况确定进入面试的人数,学生通过面试后正式进入培养环节。

 

“英才计划”在上海

 

 

中学生“英才计划”培养工作由上海市科协和上海市教委于2013年4月启动,初期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主要参与单位。自2022年起,该计划新增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三所高校作为培养基地,使每年的培养人数增加至180余名。

 

在过去的十年中,高校共邀请百余名知名科学家担任导师和执行导师,指导优秀中学生进行青少年科技创新课题研究与实践,累计培养人数近千人。截至2022年12月,有549名学生成功进入“英才计划”的面试环节。

 

在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范和华东理工五校的紧张、严格评审下,最终有192名学生成功脱颖而出,成为2023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学员。这标志着这个备受瞩目的培养计划继续为更多有志青少年提供卓越的科研成长平台。

 

如何参加“英才计划”?

 

 

一、参与对象

上海市2023年9月在校就读的高一学生,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热爱科研,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其中一门学科具有浓厚兴趣,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

 

二、学科分类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

 

三、实施培养高校

复旦、同济、上交大、华师大、华东理工

 

选拔培养流程

 

 

1、2023年9月23-10月21 前置培养明确计划预期、培养科学素养、学科开题指导

 

2、2023年11月中上旬 官网申报提交课题研究计划书及其他申报材料,选择学科及导师,中学管理员审核推荐

 

3、2023年11月下旬 笔试线下分学科笔试 公布笔试名单及安排

 

4、2023年12月 高校面试 综合评估 高校面试

 

5、2024年1月-12月 正式培养公布入选名单,组织师生见面会,正式培养

 

申报方式

 

 

(1)所在中学老师(科技辅导员或其他老师)于当年10月底前联系英才计划上海管理办公室,提交盖章版注册材料,开通中学管理员账号。

 

(2)学生登陆全国官网注册申报(时间大约在2023年11月)。

 

材料申请清单

 

 

1、学生自荐信800字以内,包含但不限于个人成长介绍(以科创为主),对申报导师研究领域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期望在英才计划中得到的指导内容,未来规划等

 

2、中考成绩单电子版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成绩通知单或者直升考试成绩证明

 

3、获奖证明区级及以上,科创或学科类

 

4、研究型课题开题报告

 

前置培养期

 

 

英才计划旨在帮助有意向申报“英才计划”的学生更好地了解项目的宗旨、目的和基本要求,明确心理预期,提前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科研技能。

 

英才计划上海管理办公室及实施学校会通过线上通识课、高校宣讲会、导师专题报告等,开展前置培养工作,使学生明确科研方向,做好参与正式培养的准备。

 

英才计划前置培养内容

 

• 五大学科课题研究计划指导

• 高校导师名录及推荐书单

• 五所高校宣讲会

 

上海“英才计划”对学生的年级有严格限制,除继续培养的学生外,仅限新高一学生申请,申报和入选的机会只有一次。

上一篇:盛通教育集团乐博乐博4.0课程体系简介

下一篇:从先行先试到基本普及!这个地方在为全面加强中小学校人工智能教育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