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行先试到基本普及!这个地方在为全面加强中小学校人工智能教育作准备
2025-04-16 10:06:09/教育

日前,天津市教委网站发布《市教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其中明确,根据天津市实际,2025年春季学期,在发挥好天津市6所国家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的基础上,选取部分区域、中小学校进行试点。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实施。

《通知》提到,到2028年,在全市中小学校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形成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体现时代要求、彰显天津特色的高标准、高质量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此外,《通知》中明确: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四年级、八年级开设《人工智能基础》地方课程,每周1课时,每个年级总计不少于30课时;高中阶段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实施要求基础上,鼓励学生修习人工智能选择性必修模块,提高人工智能教育实施质量,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进入2025年,人工智能 教育热度持续攀升,许多省市教育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中小学各学段。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学校提供了实施指南,也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例如,2025年3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重点提到将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人工智能教育相关课程。探索设置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研制《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编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指南和学生学习手册,开发形态多样、动态更新的配套课程资源,及时反映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

4月,河南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人工智能 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指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人才培训体系、课程体系和高标准学科平台,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 ”学科专业布局。打造若干助学、助教、助管、助研等特色应用模型,建设一批场景化人工智能创新基地、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与实训(实习)基地。

为什么人工智能教育重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与能力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对于人工智能的基础条件之一——编程,也是如此。

通过编程,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并学会如何解决复杂问题。研究表明,编程学习能够增强孩子的结构化思考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未来应对更多学科和行业挑战。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教育政策的落实,实则是为下一代人提供更多适应未来的机会。

此外,编程教育不仅是学生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将在未来的考学和就业中带来优势。随着更多高校在招生中认可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拥有人工智能教育背景或许会成为学生个人档案中重要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编程教育培养的跨学科、跨领域的能力,将帮助学生在未来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而政策的落实意味着人工智能教育不再仅仅是“特长”,而是一个基础能力,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上一篇:对标强基计划?教育部公布的“英才计划”,学计算机的孩子有机会吗

下一篇:来了!2025第一轮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布,聚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领域